正確圖文版:請按此
上一篇【蓋自己的家 01】 寫完打地基的部分,終於可以進入一樓工程的部分了,
今年八月遇到四個颱風(蘇拉、海葵、啟德、天秤),所以一直下雨,
設計師堅持一定要等一個禮拜左右都是晴天,讓土壤乾燥才能回填,
為了品質起見,所以地基做了一個多月才完工。
這篇開始寫一樓的工程,
上一篇一樓地板灌漿完成以後,開始要綁鋼筋往上延長了,
第一篇有說過,這次蓋房子用的是鋼筋續接器,
鋼筋的兩端必須做加工車上螺紋,之後鎖上續接器往上延長。
一樓柱子鋼筋綁好,
在鋼筋續接器的部分必須注意避免柱同斷面搭接,
也就是不能每一支鋼筋的續接器位置都在同一個高度,
否則該柱子就會在那個高度面形成一個弱點,而影響結構強度。
箍筋使用一字筋,確保柱主筋和箍筋及繫筋密接,使結構更強,
這就是柱子的箍筋 (使用一字筋),
在鋼筋鑄造的時候就已經做成原先設計好的形狀和尺寸,而非到工地再彎折,
如此可以讓柱主筋和箍筋及繫筋密接,使結構更強。
鋼筋綁好以後,開始搭一樓牆壁的組模,
師傅們搬來一塊塊五公分厚的的保麗龍板搭在與隔壁鄰居的牆壁之間,
這是因應法律規定兩棟建築之間必須留「碰撞距離」,不可以牆壁貼著牆壁,
至於碰撞距離要留幾公分,有人說五公分,有人說十五公分,
但其實是要根據建築物的結構來計算,一般四層樓建築的碰撞距離約在5公分左右。
缺點就是總面寬就減少了10公分,
不過因為牆壁跟隔壁沒有相連,所以隔音會好一些,
另外,在地震的時候,因為跟鄰房沒有互相連結拉扯,所以結構也比較不會損壞。
(可以想像成一根長長的筷子,如果遇到彎折,會容易從中間斷掉,
但如果先剪成一段一段的小竹條,那就不容易折斷了)
一樓牆壁外模搭建中:
組模要先搭外層模板,接著綁外牆鋼筋,然後做水電配管,
配管做好之後搭內層模板做封模,最後才灌漿。
有了牆壁以後,開始有「房子」的感覺了,感動~~
今天的工作是搭一樓牆壁部分的鋼筋
在工地看到鋼筋層上面有這個像輪框形狀的塑膠圈,
這是「鋼筋層保護器」,俗稱「黑輪」,
作用就是希望到時候搭起來的模板不要靠在鋼筋上,保持模板與鋼筋之間的間隔,
將來灌漿的時候,水泥才會把鋼筋完全包覆,確保鋼筋有足夠的混凝土保護層。
這張是要拍管線跟柱子,
注意管線不可以放在柱子裡,不然會降低柱子結構強度,而且難以維修。
所有門窗開口、樓板角隅的地方必須做鋼筋補強,
這樣子可以提供更好的抗震強度。
一樓牆壁鋼筋綁好之後,開始做牆壁水電配管。
水電管配好以後,接著做一樓牆面封模。
一樓牆面封模大致完成。
一樓牆面封模完成後,還不能灌漿,
因為需要等市政府建管課來勘驗,勘驗通過後才可灌漿。
所以先搭支撐鐵架,準備蓋二樓地板。
支撐搭建中與二樓地板組模
目前先蓋到這裡,今天約了建管課的人來勘驗工地,
蓋房子的工程一共要有兩次勘驗,第一次是在一樓蓋到一半的時候,
第二次是在房子蓋好,要申請使用執照之前,
建管課的人會來勘驗房子有沒有按照設計圖蓋,避免違建。
勘驗過後,下午開始做一樓牆壁跟二樓地板的灌漿,
灌漿完成後,就會開始自動灑水養護水泥,必須養護七天。
~ 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