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了17個月的建築工程,新房子的結構大致上完成了,
與設計師討論了室內設計的價格與裝潢風格,簽訂室內設計合約之後,
在2014年的1月,裝潢木工開始進場。
延伸閱讀:
蓋好的房子:
按照容積率限制蓋了四樓半的房子,外觀走簡約風格,
原本的設計二樓是沒有採光罩的,不過怕颱風天客廳會潑雨進來,所以還是裝了採光罩,
二樓採光罩的部分有兩根臨時支架之後會拆掉。
醜醜的支架拆掉以後的樣子
一樓的鐵捲門是我自己決定的樣式,
把原本細條的鐵捲門改為平板式的格來得福麗門,
上面兩排用透光玻璃,讓車庫可以透進一些光線,
最下排是格來得新的百葉設計,可以增加車庫的空氣流通,
讓車輛熄火前的廢氣不會累積在車庫裡面。
採光罩跟二樓陽台女兒牆:
二樓客廳的採光罩是不透光的,用比較淺的板子,讓客廳的採光不會影響太多,
女兒牆採用顏色略深的清玻璃。
一樓小門搭建中:
土地的寬度是5米8,扣掉牆壁厚度還有與鄰居之間預留的碰撞距離之後,
面寬只剩下5米4,不過我還是堅持要作雙車庫的空間規劃,
所以設計師把小門縮小到60公分寬,不過至少進門是不用側身啦。
小門進來的部分有塊區域,本來設計師是要讓它透空的,
雖然這樣可以讓車庫有很好的採光和呼吸,但是下雨天進門就要淋雨了。
為了實用,我還是裝了採光罩....
但是...我很想要讓車庫可以看得到外面的天空,不希望車庫是一個很密閉的空間,
與設計師討論後,這塊採光罩採用半反射玻璃,
也就是屋內可以看得到天空,但是從上面看不到車庫裡面,
雖然亮度會比清玻璃稍暗一點點,不過也提供了比較好的隔熱作用。
從車庫看上去的樣子:
台南冬天的陽光,看起來還是挺舒服的。
從天空看下來的樣子:
一樓孝親房:
今天木工開始進駐了,
在裝潢開始之前,空調廠商、監視器廠商、保全公司也先一步規劃管線,
方便之後用裝潢把線路遮住,達到最美觀的設計。
今天運來的後院圍牆要用的百葉隔柵,
房子最早的設計是要作六米的高牆,這個在毛森江的設計很常見,感覺有個與世隔絕的空間,
不過送建照審核的時候,工務局根本不讓我過,所以只能改成兩米高的圍牆加上隔柵。
後來規劃是要作直立式的格柵,不過隱密性比較差,
最後採用這種百葉式的隔柵,做起來幾乎等於一面白牆了,
順便把後面鄰居醜醜的冷氣主機給遮住,讓後院的View變得更乾淨,也達到我最初想要的空間感。
隔柵搭建中~
鷹架撤走~
頭頂上的支架是三樓書房的露台,刻意不做成實心的,可以讓陽光直接灑落到一樓。
而二樓樓梯預留的大片玻璃,不但可以改善室內的採光,也讓這個房子有一種穿透的感覺。
後院的另一側:
頭頂上的這個支架是二樓廚房的工作陽台,
可以放一些掃把、垃圾桶...以免污染室內。
後院的石牆:
這個部分也是我很喜歡的風格,
原本設計師打算貼跟房子外牆一樣的丁掛磚,
不過我想要用凹凸不平的石材來做出這種略帶和風的感覺,
所以設計師去幫我找了石材廠商,後來用不同厚度的觀音石來貼,
果然...貼完以後好美喔!!!
後院地板:
原本這個部分是要留空,連灌漿都沒有,就直接是「土」!
因為設計師覺得要讓房子有一個自然的空間,讓這塊後院會呼吸,
陽光照射之下,土壤會吸收掉多餘的熱,不像水泥會反射熱。
之後再種一棵大樹,直接種在土裡,這樣比盆種可以讓樹長得更大,
讓樹冠層可以長到二樓,而餐廳可以透過大窗戶看到樹冠,美啊!!
我一開始也非常嚮往這樣的理念!!
不過家人一直反對這樣的規劃,覺得土壤淋雨之後會變得泥濘不堪,
而且大樹種在土裡,到時候根系亂竄,破壞自己的房子不打緊,竄到鄰居家就很難交代了。
所以...最後還是把這塊空地填平了~~~(殘念!)
不過我將來希望用碎石還有一些造型盆栽,讓這塊空地變得有日式庭園的感覺,這樣應該也是挺美的。